少年们差点成功——雷霆高端局后劲不足,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夺冠之路仍需火候。
俄克拉荷马城的冬夜寒气逼人,年轻的亚历山大在加时赛的球场三分线外,手握篮球就像捏着一颗烫手的烙饼。抬头看着计时器,4秒钟,起跳,出手——球划出一道匆忙的弧线,但最终砸在了篮筐之上,无功而返。比分停留在131-128,西部第一的雷霆被残阵森林狼完成了壮观的25分逆转。更令人心痛的是,这已经是他们本赛季第9次输给西部前九的球队,面对强敌的胜率骤降至59%,与对弱旅的81%胜率形成鲜明对比,仿佛是考试时总是在附加题上出错的“偏科生”。这支年轻的争冠球队显然还未能将青春的风暴酿造成佳酿。
尽管亚历山大当晚交出了39分、10篮板和8助攻的华丽数据,但在加时赛中仅得3分,关键时刻接连失手,犹如武侠故事中内力不足的天才少年。当森林狼在最后4分钟掀起16-0的狂潮时,雷霆队显得如同被点了穴。杰伦·威廉姆斯苦苦挣扎着试图突破,多尔特的三分球出手也显得极其扭曲,甚至连最稳健的霍姆格伦在休息后留给内线的空档,都被里德和沃克轻松攻下43分。相比之下,森林狼的表现显得团结而高效,爱德华兹在前三节的“铁匠”表现被教练束之高阁,而全队有6人得分上双,将个人英雄主义轰成碎片。
这并不是偶然的失利,翻看雷霆的“高端比赛记录”,他们在对独行侠时被东契奇肆虐,对掘金时被约基奇掌控,而对勇士时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能将年轻人磨得声势大减。这些失利的代价是惨痛的——在轻松战胜弱旅后,他们在关键赛事中却暴露出不到25岁的短板。当比赛还剩3分41秒,雷霆一度领先16分时,球员们仿佛步履沉重,鞋底像灌了铅。亚历山大在过半场时甚至得撑着膝盖喘气,杰伦·威廉姆斯的突破仿佛慢动作重播,整个球队的得分乏力,将“累”字刻在了每一步跑位之上。相对而言,森林狼的替补后卫沃克和香农凭借年轻的冲劲,强力突破,对雷霆防线施加了巨大的压力。
这种体能的危机并非首次出现,在背靠背与森林狼的第二场比赛中,雷霆在凌晨两点半才到家,而对手的包机早他们7分钟。这时,经验丰富的老将们已经懂得合理分配体力,但雷霆年轻小伙子的比赛节奏却仍停留在“开局猛如虎,末节原地踏步”的阶段。想想勇士队,库里36岁依然能够在第四节化身“库日天”,靠的正是十几年磨炼出来的“省力模式”。霍姆格伦的休息本不该成为借口,但考虑到森林狼能在没有戈贝尔的情况下抢下54个篮板,便可知雷霆的内线储备极度匮乏。在替补席上,没有第二个可以护框的大个子。此外,西部其他豪强,如掘金的约基奇与戈登,森林狼的双高阵容、独行侠的戴维斯组三塔,皆在雷霆的“四小阵容”面前毫不留情,让他们在常规赛表现优雅,却在激烈对抗中变得脆弱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关键时刻的进攻套路。尽管亚历山大本赛季有34次30+的爆炸输出,但在高端对决的最后五分钟,真实命中率却急剧下滑。缺乏约基奇的手递手配合,没有库里的无球牵制,雷霆的生死时刻总是在“亚历山大单打→包夹→失误”的循环中沉沦。看着更衣室里气喘吁吁的年轻球员,令人不禁回想起2012年那支闯入总决赛的雷霆三少,那时的杜兰特在关键时刻也爱强投,威少对失误的控制尚显稚嫩,哈登则在替补席上等待机会——与眼前的这群年轻人颇为相似。
经历了多年的磨炼,他们各自成长为MVP级别的杀器。如果想要突破这层隔阂,雷霆需要借鉴森林狼的“爱德华兹第四节DNP”策略,平时多训练杰威和华莱士处理关键球,而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亚历山大身上;还需欣赏勇士的追梦和湖人的詹姆斯,确保季后赛更衣室里有强有力的老将掌舵;别忘了在今夏休赛期引入类似里德的机动型内线,避免让霍姆格伦独自承担重任。冠军从来不是速成之品。在昨晚比赛最后时刻,爱德华兹用一记震撼的封盖完成了救赎,眼中闪烁着几年前亚历山大在季后赛被击败后的不甘。青春最动人的部分,恰恰在于那份“差一点”的遗憾。希望雷霆的球迷能给予更多耐心,正如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的理念,优秀的成果须细水长流慢慢酿造,这群年轻人的天赋已经初露锋芒,现在缺少的只是经验这份调料和沉稳的火焰。待到明年再战,谁会认为这群“差一点”的少年,不能将“几乎”化为“果然”呢?
发表评论